在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被IBM提出之后,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智慧城市”,更是迅速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和发展!
从2013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引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建设;
到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智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迭代,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商业应用和创新;
再到2019年6月14日,以“共建绿色和智慧的未来城市”为主题的 2019(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智慧城市”的浪潮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不断刷新着公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
在此次的博览会上,政府领导、知名企业家和国际机构代表等各界人士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绘智慧城市未来蓝图,聚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其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对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给予高度评价,他结合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谈了以下四点: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要着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要着力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三是智慧城市建设要着力推动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四是智慧城市建设要着力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成为公认的城市发展新愿景
在杭州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中,特别设计了“杭州市公众地域认知”的调查,其中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对杭州人文社会建设的了解程度、对杭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杭州未来的发展状态。
据调查数据显示:
杭州市公众城市归属感的平均分为4.098,城市认同感的平均分为3.716,均高于理论均值3。
在城市归属感维度中,“我以身为杭州人为荣”得分最高,达4.325;在城市认同感维度中,“杭州的文化休闲活动很多”得分最高,达4.079。不过最抢眼的是,在17种杭州未来可能的发展状态中,“智慧城市”成为继“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和“文化名城”之后,公众首选排名第四的状态。
这充分说明,公众对于杭州未来发展状态的期盼,和杭州市政府确定的杭州城市发展定位基本一致。
桐庐智慧安防小镇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建设数字城市数量
我国新建地级市数字城市100多个,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累计超过300个,其中150多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启动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2、中国建设智慧城市数量
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已选择数百个城市或城镇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至2017年6月,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年内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
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到挑战与机会共存的持续探索阶段。
虽说智慧城市建设是新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形态。
但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处的发展环境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而且据艾瑞数据表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进程也才刚刚开始。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例: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由2007年的42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47%。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初步统计,2012年底,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2013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元。
“十三五”期间,地理信息技数逐渐成熟,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需求拉动,产业必将做强、做大,年均增长率将保持20%以上,2020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
最后我们相信,智慧城市并非某种发展概念的终局,而是一个技术持续重塑城市的过程。
这一过程将从个人生活、商业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开始,向城市中的各个场景和应用领域渗透。
可以预计的是,“智慧”的理念将内化到未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使“智慧城市”=“城市” 。
相信在智慧城市博览会这场盛宴后,“智慧”之路长远,“城市”终将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