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展会亮点  
行业资讯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人工智能要突出应用导向
数字时代,新文科如何“智”取...
借AI发力,打开“智造”新药大...
可穿戴能源管理设备来了
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促进低空经...
观众感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亮点 > 观众感言

建智慧城市最难的不是技术是观念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2-05-26   浏览次数:6175 次

  近日在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上,国内相关行业的顶级专家提出,城市智能化,观念革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技术上的难度。

  南京《智慧城市纲要》描绘了这样一幅智慧城市的蓝图:电子政府成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主流模式,网络化工作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包括市民卡、车辆智能卡、食品安全追溯、智慧医疗、数字管网、应急指挥等在内的12大工程让城市和市民随时随地“在线”,生活便利,城市品质极大提升。

  据介绍,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地都纷纷提出在“十二五”打造智慧城市。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邬江兴说,建设智慧城市,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比国外热。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该放开的要放开。

  面对各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情,多名专家提醒,智慧城市建设,最难攻克的不是技术难点,而是观念的藩篱和利益的壁垒。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开放和共享,现在各部门之间,各区域之间‘有你没我’的思维要比共赢思维占上风。”邬江兴说,智慧城市就是信息的整合,各种资源能否打通,能不能共享,技术上的难点可以攻破;而对于观念、眼前利益的障碍,主政者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应对准备。

  智慧城市中的“电子教育”和“智慧医疗”,需要不同机构之间的教学资源、诊疗资源开放共享。而在实际中,没有更高层面的统筹,这很难做到。中国科大信息学教授卫国认为,城市的“聪明”,就体现在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智慧”也对现有城市管理模式提出挑战。邬江兴指出,现有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精细和动态的管理,更意味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公平正义,意味着市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简单亲切。

  专家们建议,建设智慧城市,要在两方面做好平衡选择。一是既不能把城市建成信息孤岛,又要做好城市信息安全;二是引进大公司大企业,莫忘扶植中小企业,“大树底下要长草”。

  “南京人到了上海,一下又成为智慧城市的‘弱势群体’。”邬江兴认为,各座智慧城市要考虑纵横连接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各种信息连通,让城市变得容易被攻击,增加了城市的风险。

  国家863专家组成员封松林提出,各地倾向于向跨国公司向全球采购技术方案、产品和运营商,这增加了地区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就全国而言,仅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电子医疗等单个子项目就是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市场。专家们认为,不论是智慧城市建设,还是智慧产业推进,要考虑让更多的本地企业,中小型企业加入进来,这是城市安全的需要,也是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需要。

  实习生付冰清记者颜 芳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