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科技产业,芯片的重要性正像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内燃机,或是更甚。无论是人们常用的手机、电脑,还是企业应用的数据中心、工业机器人,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禁售令,让大部分人看到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软肋”:中国芯入不敷出,严重依赖进口,与美韩企业等国际头部玩家存在2-5代的差距。芯片这局棋,中国该如何下?
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声明表示,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相关调查还未结束之前,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
近年来,全球科技产业可谓是一片繁荣:5G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从理想走进现实,认定当前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也逐渐涌现。中国科技公司近年来也是突破不断,在某些领域已走在国际前列。
但是,缺“芯”依然是中国科技产业的“痛点”。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近日对媒体表示,中国芯片产业的落后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即便是国内龙头企业,和国际主流厂商都还尚存差距,更不用说顶尖厂商。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服务副总监Sravan Kundojjala在采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公司在芯片领域大部分业务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全球半导体业地理布局:美韩企业占据强势
据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IC Insights于2017年11月更新的预测显示,不计晶圆代工,以市占率衡量的2017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中,美、韩企业分别占据(报告发布时博通总部尚位于新加坡)5个和2个席位,日本、新加坡和荷兰则分别有一家企业入围。而在2016年,美、韩则分别有4家、2家企业入围,其余4家分别来自新加坡、日本、荷兰、中国台湾。
选取1993、2000、2006、2016和2017(预测)5个年份数据,除在2017年屈居次席外,英特尔在其余年份市占率均位列首位;来自韩国的三星,则在前4个选取年份中位于第7、4、2、2位,并在2017年冲上榜首。三星近两年势头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全球范围DRAM和NAND存储芯片的涨价,同样受益于此的还有韩国SK海力士和美国美光。
总体来说,半导体巨头们的优势也在不断扩大。据IC Insights在2018年4月更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不含晶圆代工)规模达到了4447亿美元,而5家头部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即占据了市场总量的43%,对比10年前的2007年,当时这一数字还“只是”33%。
此外,横向来看,2017年全球排名前10、前25、前50的半导体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7%、77%和88%;2007年这些数据还分别为46%、67%和76%。在强者愈强的半导体行业中,留给后起“新玩家”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如何能在一个已步入成熟期的产业中实现突围,中国企业依然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