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物联网讯 作为蜂窝网络技术中的两大当红小花旦,NB-IoT与eMTC之间各自有什么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有何应用场景?
注:现阶段所说的eMTC、LTE-M、Cat-M1是等同的
在低功耗广域网络领域,之前一直是NB-IoT、LoRa、Sigfox等不断在刷屏,而关于eMTC的消息并不多。与3GPP组织同期推出的两个新的行业标准中的NB-IoT相比,eMTC显然“沉闷”不少:
去年10月份,中国移动就宣布联合爱立信和高通启动国内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eMTC端到端商用产品的实验室测试。
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MWC)上, AT&T、KPN、NTTDOCOMO、Orange、等九大来自于四大洲的主流运营商宣布支持LTE-M(eMTC)的全球部署。目前,这些运营商正采取包括试点、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和入门工具包发布等在内的多种方式,来支持并加快模块与终端的生态系统发展。
近日,华为与高通合作,采用高通MDM9206调制解调器,在其TDD IoT实验室打通TDD eMTC标准协议的空口First Call,推动了基于TDD 的eMTC产业化进程。
虽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事件屈指可数,但并不妨碍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 eMTC的市场版图正强势扩大中,同时也表明了此前只是NB-IoT、LoRa、Sigfox等不断跑马圈地的格局或将面临着重构。
那么,作为蜂窝网络技术中的两大当红小花旦,NB-IoT与eMTC之间各自有什么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有何应用场景等,相信这些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近日,美国高通(Qualcomm)举办了一场物联网的多模芯趋势——“Q科技”之LTE物联网技术媒体沙龙,沙龙上该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沈磊首先对此做了详尽的解说。
我们眼中的NB-IoT与eMTC
我们知道蜂窝技术的发展,从2G的GSM、GPRS到3G的WCDMA、EV-DO到4G LTE、4G+、载波聚合等,然而面对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这些为了完成人与人连接而生的技术并不适用,毕竟物联网时代需要连接的是数以百亿计的机器和物体。
过去物联网看似迅速成长,但却总是离爆发还差一把火。在这样的情况下, LPWAN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说,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诞生是适逢万物互联大趋势中的“低功耗“和”广覆盖”、“低成本”等多个痛点的交集,弥补了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连接技术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热衷于将NB-IoT与其他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进行对比,比如Sigfox、LoRa等,而在这些比较中很少发现eMTC的存在。沈磊作为资深的无线通信技术专家,他在这个沙龙上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NB-IoT与e MTC这两种技术进行了比较:
|
eMTC
|
NB-IoT
|
带宽
|
1.4Mbps
|
200Kbps
|
峰值数率
|
DL:1Mbps UL:1Mbps
|
DL:20KbpsUL:60Kbps
|
双工模式
|
半双工FDD/TDD
|
半双工 FDD
|
移动性
|
有限移动性到全移动性
|
无移动性
|
VoLTE
|
支持
|
不支持
|
部署方式
|
LTE带内部署
|
带内部署、保护带部署、独立部署
|
容量
|
数万
|
5万/cell
|
增益(相对GSM)
|
15dB
|
20dB
|
电池寿命
|
5-10年
|
5-10年
|
固件升级能力
|
有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