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三维环境,通过动作捕捉装备,给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2016年9月7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
《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援引数据称,国内外多家大型市场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球VR产业规模预计在15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VR产业在2020年达到400亿美元规模。
报告称,预计2020年中国国内VR设备出货量820万台,用户量超过2500万人,与2020年全球VR硬件市场预计规模28亿美元比较,中国国内VR硬件市场规模将占全球的34.6%。
中国虚拟现实企业现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成熟行业依据传统软硬件或内容优势向虚拟现实领域渗透,其中智能手机及其他硬件厂商大多从硬件布局;二是新型虚拟现实产业公司,包括生态型平台型公司和初创型公司,以互联网厂商为领头羊在硬件、平台、内容、生态等领域进行一系列布局。
据统计,中国国内VR市场主流设备仍以移动端VR眼镜为主,VR视频内容的开发数量要远多于VR游戏内容。国内VR平台上已有约2700款视频和800款游戏。与此同时,国内VR线下体验馆数量近几年增长迅速,全国已超过2000家。
虚拟现实产业链分析
从虚拟现实产业链看,包括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
1、零部件
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光学设备、芯片和显示屏。其中传感器是人机交互的核心,主要用于追踪动作,包括FOV深度传感器、摄像头、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和近距离传感器等;光学设备主要指以镜片为核心构成的光学成像系统,芯片是保证VR运算能力和流畅度的核心。
2、硬件
硬件设备分为两部分,输出设备和交互设备。输出设备,即显示端,包括头盔类、眼镜类和一体机;交互设备即捕捉反馈,对空间沉浸感、稳定性、低延时、多方位反馈、兼容性等提出较高要求。
3、软件
软件主要包括嵌入VR设备的信息处理部分和运行在VR设备上的系统平台部分。信息处理部分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VR图像的编解码、图像渲染呈现和反馈;系统平台部分包括VR设备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用的API和SDK,还包括相关的应用程序。
4、应用
虚拟现实的应用需求可分为企业级和消费级两种,即2B和2C。2C应用是最贴近市场的应用,也是最容易推动市场火爆发展的驱动力;而2B应用则需要靠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市场主体共同推动,但这部分应用也将推动VR与众多行业形成联动效应,为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带来变革式的影响。
市场发展及区域布局
(一) 全球市场
2016年1月高盛发布的全球虚拟现实报告中指出,基于标准预期,到2025年,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其中硬件450亿美元,软件350亿美元);在乐观预期下,2025年甚至将达到1820亿美元。国外VR生态架构呈梯队分布,产业链条清晰。以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为第一梯队,零部件、硬件、内容等各环节均有企业参与,行业开源信息多,产业链条清晰。
(二) 中国市场
1、赛迪预测2020年中国VR市场相对成熟,将超900亿元
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总规模为15.8亿元,尚处于市场培育期。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2、入局企业众多,业务相对集中于内容制作领域
目前,国内各类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合作加速进入市场。传统企业根据自身成熟行业的优势向VR复制;新型企业主要靠风投推动。整体上看,VR业务相对集中于内容制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