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智慧城市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崛起势不可挡,汽车...
数字经济东风起,勇创事业新华...
为低空经济护航,无人机也有“...
国产工业软件“补强”仍在路上
数据安全为何重要?应如何保障...
物联网是如何“施展拳脚”助推...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智慧能源应用体系

国家电网将加快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建设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作者:   更新时间:2013-06-25   浏览次数:5048 次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敏)用5年半时间,我国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2012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接入规模最大、风电和太阳能增长速度最快的电网。


       然而,我国风资源集中在“三北”地区,规模大,但这些地区电源结构单一,不具备调峰能力。该如何将不稳定的风能转换成稳定的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呢?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有一片近2000亩的“蓝色海洋”——这就是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发电以及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智能稳定接纳系统。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稳定的电源通过与储能发电相结合,瞬时搭配成像火电一样平稳的电源并入主网。


       “这项技术是破解新能源并网发电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家电网风光储输工程总经理高明杰介绍,该系统运行一年半来,已累计接纳新能源发电近4亿千瓦时。


       记者了解到,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掌握了新能源场站级监控技术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并广泛应用,实现了风电可观测、可预报,同时攻克了风机并网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实现了风电可控可调。截至2013年4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容量达到7079万千瓦,同比增长28%。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国家电网多措并举服务分布式电源发展,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等。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世界第一。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开发规模的逐渐增大,受跨大区电网互联规模有限和交换能力不足的约束,我国大容量送出风电、水电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配尚未实现。该如何消纳更多的风电等新能源,成为摆在国家电网面前的一道时代难题。


       “百川必须由海来纳。”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说,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将重点建设9个大型风电基地,其中7个大型风电基地位于“三北”地区,风电基地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达到800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经济输电距离,当务之急是建设特高压电网,将“三北”地区难以消纳的风电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中东部地区,保障风电资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实现更大范围的系统调峰。


       据介绍,通过工程实践,我国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核心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随着日前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三项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四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为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掌握并实际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国家电网将加快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满足我国发展需要,有效缓解中东部的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据悉,从今年起的8年间,国家电网将投资近3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届时特高压输电能力将达到4.5亿千瓦,每年可消纳1.7万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替代5.l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7亿吨,减排二氧化硫68万吨。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052113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2036104号    访问人数: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