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了举行“综合考评数字驾驶舱”上线发布会。会上,全国首个“综合考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主要提供运行监测、决策研判、跟踪问效、指挥调控、信息检索等功能,为精准有效“驾驶”提供导航参考。
事实上,这只是城市大脑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在杭州,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市民的生活中:全国首个实时计算在途机动车数量的智能系统交通V2.0,接入视频4197路、覆盖路口1654个,每2分钟扫描分析道路交通各项“指标”,“智慧治堵”;在线警务场景构建了“情报+行动”警务运作机制,5分钟处警率达92.98%,走在全国前列;“舒心就医”场景所属“最多付一次”服务接入了全市254家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人次已超3952万;“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和“数字旅游专线”四大便民服务场景,实现游客“多游一小时”……此外,无论是健康码还是亲清在线,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3月,城市大脑在杭州启动,诞生之初就已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4年多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大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以交通治理应用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深化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努力推动了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并让杭州成功实现多个全国甚至全球第一: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第一个利用“延误指数”作为交警 KPI工作目标、第一个创设“数字公园卡”、第一个实现“入园入住无须排队”、第一个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
城市大脑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对于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具备感能、视能、图能、数能、算能和管能的城市大脑,首先打通了信息孤岛,破解数据资源“碎片化”问题,并让数据归集实现了动态更新运用;同时,还围绕城市治理、市民服务的难点痛点问题,做优场景应用;又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科技投入的边界和方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产出体系。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相信城市大脑的继续发力,能“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