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城市治理现代化专家研讨会举行。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现场作“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主题报告,分享“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试评估与案例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共同就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与研究方向、内容做深入探讨。
新时代,城市治理面临城市问题高度复杂化、城市矛盾高度关联化、城市管理高度风险化等问题,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对新时代下城市治理组织架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大数据创新应用等研究相对缺乏,尚未形成严密的、成熟的理念体系。
基于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认知框架作构建,并研发了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样本展开试测评与研究。
“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建议,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数字治理评价体系,突出“人本性、公共性、协同性”的价值导向。
“我比较关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和试评估过程中样本信息采集源头。”另一位专家说,指标是导向,对先行城市来讲,通过评定可以看到弱项与不足,对后来城市而言,评价指标指明了努力方向。而信息采集源头管理,将直接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从“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到各领域不断出现智慧“应用”,如今市民对“什么是智慧城市”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目前,各智慧应用技术已经站到风口,亟需整合、落地,最后形成为新的产业,进而推动智慧城市获得新一轮大发展。
“今年是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第十年、智博会举办第十年,正好又站在智慧产业大发展这样一个新起点,在宁波研讨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回望过去,评价当下,展望未来,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市智慧城市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