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们一台接一台的5G手机发布,看得大家眼睛都花了。
时常给我们一种错觉:人人都用上5G了。
最近猪编逛知乎的时候发现,众人竟集体声讨5G无用!
里面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5G无用”,虽然它快,但我就是感觉不到啊!
猪编觉得以下两点可能是大家觉得5G无用的观点。
确实,作为普通人来说,在5G的使用场景方面还是很单一。
我们日常都用手机来干嘛?
无非就是微信、QQ、支付宝、微博、淘宝、京东。
要是消耗流量高的App,那就是各大视频App了,比如抖音、B站、爱奇艺、优酷等等。
正常使用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4G和5G的区别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只有在看长视频或者是下载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明显感觉到5G的下载速度更快。
但现在又有几个人会直接用自己的流量去下载?Wi-Fi它难道不香吗?
5G套餐贵,这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啦,除了少部分不差钱的用户,猪编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花大价钱去体验5G的。
以猪编的联通卡为例子,月结套餐是38元低消无限流量+300分钟语音通话。
如果升级5G,套餐有19元/月、29元/月、49元/月、69元/月、99元/月。
看似不贵,但五个套餐中都有相应的流量限制,分别是5GB、10GB、20GB、30GB、40GB。
另外,想要办理5G套餐的话,还有附加条件,原有的套餐月费必须在相应的金额及以上,才能办理。
作为一个月38元低消套餐就能满足的人,我为什么要去升级?
如果你是用移动的话,那不好意思,套餐更贵。
89元10GB起步,139元30GB封顶,这谁顶得住啊?
Wi-Fi遍地都是的情况下,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5G的作用显得那么的微弱。
相比3G换4G,4G换5G就一点感觉都没有。
想想我们3G的时候都在玩什么?
按键手机上QQ聊骚,网页看小说,半夜起来偷同学的菜……
想流畅的看视频、刷微博?一个字:卡。
所以4G出来的时候,网速真快玩手机真爽。那时候的4G套餐难道不贵吗?贵!咬咬牙还是办了。
当时4G网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移动互联网公司们。
3G在App上带来的卡顿,让众多手机用户不得不投入4G的怀抱。
反观4G换5G,是4G刷微博卡,还是视频加载不出来?
都不是,5G网速能做的,4G同样能做,所以升级5G套餐的意义,对用户来说并不大。
但5G就真的没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国常会上被多次提及加强5G等新型基础建设,重要性不断凸显。
工信部3月24日最新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
且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了2020年资本开支计划,5G成为重中之重,总投资达2000亿元。
不过与2G-4G不同,5G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想要达成更广泛的应用,并不只局限于我们日常使用。
5G并不是静止的技术,而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技术。
它更侧重的是给三大场景中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帮助。
5G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
eMBB(增强移动宽带):指在现有移动宽带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8K、VR、AR)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接),高可靠低时延业务。(远程医疗、车联网、无人驾驶)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大规模物联网业务。(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电力物联网)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5G对三大场景的并不是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是给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猪编觉得,很多人对5G都有很大误解。
5G商用初期,大家伙吹嘘5G在无人驾驶,物联网巨大作用,变相夸大5G。
事实上无人驾驶,最基本的是环境感知+决策。
这都需要大量AI算法领域的人才,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实现的。
而5G的出现,则能够让数据上传更快,与周围汽车进行通信协同,起到一个间接的作用。
目前所带来的只是愿景,真正的改变还未可知。过早的给5G下一个“无用”的定论,毫无意义。
5G目前所需要的是什么?除了技术积累之外,还需要时间。
通信网络的变化是缓慢且逐渐优化的过程,立竿见影那现在就不止只有华为、爱立信几家大企业了。
不过随着今年中国发力“新基建”,作为重头戏的5G基建推进速度已在不断加快。
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
5G基站甚至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信号已实现对珠峰北坡登山路线及峰顶的覆盖。
再一次体现了中国基础建设的“中国速度”。
在这种“中国速度”之下,5G黄金时代的很快就会到来,会有更多服务、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
猪编突然想起早些年,3G、4G商用初期的时候,同样由一大堆人唱衰。
到处喊着“无用论”的口号,但3G、4G建设完善的后难道他们现在不用吗?
现在5G建设才起了个头,就开始到处叫嚣“5G无用论”。
这些人就如同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所说的,内心年龄都已超越35岁:
任何在我出生时就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