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新冠疫情刺激,我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290个。据研究,我国2020年智慧城市支出将达266亿美元,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6万亿元增至2022年25万亿元。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随之加速,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同众多城市展开数据流通合作。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5月1-5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作为智慧城市的新兴产物、典型的城市大数据应用成果,健康码已成为特殊时期的旅游标配,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进旅游业有序恢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3月31日考察杭州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他还表示,城市大脑是建设“数字杭州”的重要举措,希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值得关注的是,杭州恰好是健康码的诞生地,其城市大脑已更迭至3.0版,拓展48个应用场景,建成横跨省市县各级的148个数字驾驶舱。
现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末,我国城市个数达到67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而根据2018年研究,已有500座城市启动或者在建智慧城市。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已累计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达到290个。
我国智慧城市支出与市场规模随之增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IDC最新发布的《2019H1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显示,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2018年为200.53亿美元,2019年约228.79亿美元,2020年将达266亿美元,是支出第二大国。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2017年达6万亿元,2018年初步估算为7.9万亿元,2022年将达25万亿元。一般而言,参建城市大都建立城市大数据中心等载体,全面汇聚城市数据资源;建设城市大脑等平台,深化城市大数据应用;成立国有性质的城市数据数据资产运营公司,深入释放城市数据价值。
与此同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加快了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我国已在2019年首次从中央层面明确数据是生产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重磅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同时明确“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
贵州成立的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率先构建并持续完善数据要素价格市场,交易驱动数据互联互通,支撑大数据深化应用,深入释放数据红利;已同贵阳、南昌等50余城发起成立“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联合10余城启动“城市数字引擎”,共同促进城市数据要素跨地域、跨行业有序流通融合。
一方面,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依托汇聚的欧比特卫星大数据、贵州迈普地理空间大数据数据等资源,协同数千家交易会员,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大数据交易所立足贵阳总部,依托遍布全国的服务分中心,持续深化与各地政企交流合作,合力推动城市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