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民正逐渐熟悉这样的生活:公交站台上,下一班车还有几分钟能到,屏幕上一清二楚;市区核心区域,尝鲜的5G手机上,5G信号已经满格;不同市级医院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不再需要拎着X光片跑来跑去……12月2日举办的2019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式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连续第六年发布了《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05.86,相较上一年提高0.73,6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
5G已覆盖全市核心区域
10月31日,随着上海5G商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举行,上海正式进入5G时代,三大运营商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提升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市5G宏基站建设完成14406个,已开通96%,5G室内小站建设完成12551个,100%已开通,5G已覆盖全市核心区域。
固定宽带用户感知速率也较去年上升了50%,根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上海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已达到41.95 Mbit/s,连续6年领跑全国。
民生指标一路走高
据了解,今年的评估延续了网络就绪度指数、智慧应用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等三个一级指标与网络安全状况系数的评估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工作重点进行优化,新增如5G建设应用、“一网通办”服务能力等指标,合计40个三级指标,51项数据子维度。
尤其在民生方面,上海正越来越变得温暖和宜居。目前已有超过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实现公交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上海交通App已覆盖全市超过90%的公交线路,建成等各类信息屏累计近万;全市38家市级医院中有37家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生活服务智能应用逐步铺开,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公共停车场(库)系统联网率超过80%;98%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95%的学校配备了互动式多媒体教室。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大,全市已发布30个“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在国内率先打造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新亮点。
目前,全市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已突破1100家,产值超过1300亿元;全市大数据核心企业已突破700家,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
城市定向赛:体验身边的人工智能
今年智慧城市体验周,策划了九场特色活动。例如,面向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市民满意度,开展“2019上海智慧城市市民需求大调研”,了解目前市民群众对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感受度,梳理亟待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中创新应用的建议。
再比如,由Metro大都会、哈啰出行、凹凸租车等互联网出行服务企业共同发起“智慧交通主题日”活动,在商圈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开启“互联网+交通”的智慧出行新模式,并邀请业内大咖在主题日当晚共同泛舟黄浦江,以人工智能和智慧交通为主题进行2019上海智慧城市高端对话,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场景下的创新应用,破解特大城市交通发展难题。
城市体验周将为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体现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成效,有效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2019上海智慧城市定向赛将带你亲身体验身边的“人工智能”,沿着城市智慧脉搏,感受智慧生活。
“智慧工匠”“领军先锋”出炉
启动仪式上,2019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同期举行。
作为第四年举办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最重要活动之一,“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每年都是上海科技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与前三年相比,今年的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参与面更加扩大,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等重点领域。
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共有747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选拔出了20名在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各个领域水平最高的工匠标兵和创新先锋。
最终,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杜志游和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潘晶等10人获“领军先锋”称号,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的吴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魏中国、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陆鑫、杭州比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聂嘉栋等10人获“智慧工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