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来看,在发展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或者特别迫切的问题,一个是海量的数据开放共享,另外是同样数量巨大的企业数据的流转利用,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来实现有效的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在这个动态过程当中实现多方共治,这是我有限的观察和思考。
第一就是在在治理当中我们肯定会想到智慧城市这样一个路径,智慧城市这样一个路径我相信走了十多年,我们国家在纵向的,包括垂直领域的智慧化发展,以及现在我们有了顶层的统筹设计和系统化的思路,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这个路径当中我想可能大家先有人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跟我们的城市规划相衔接,因为做城市规划可能对信息化了解不是特别深入,做信息化、做技术又对城市规划本身也不是特别深入,所以这两个专业方向如何融合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所以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跟城市的规划本身进行相衔接。
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包括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千年孕育的中国传统文化,体制制度的自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中国自己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要有这个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智慧城市如何显现。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全球的比较好的方案,如何在中国落地,在中国落地如果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懂中国的业务,不懂中国的方式是很难进行彻底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思路。所以我觉得文化也是我们非常强调,虽然我是一个工程师思维,但是我现在也在思考,如何跟我们的中国文化传统进行结合。
第三,要关注新的技术。这个毋庸置疑,城市治理,包括智慧城市都要用到新一代技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和互联网还不太一样,都需要存在,移动端,移动现在有5G,未来可能还有6G、大数据等等这些新技术,包括区块链在智慧城市当中新的场景应用,这个也是我们城市治理非常好的手段,因为其实城市治理在未来的阶段,可能就是一个城市自主运行的智慧化的、智能化的程度,它有自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它能作为决策层的决策辅助工具,这些也是新技术施展空间的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要关注国际化。我们现在越来越听到了各个城市,包括我们国内的城市是非常重视智慧城市,我们也听到了国际上,包括东盟等等地区在推进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中国的解决方案,包括物理世界帮着他们建设城市本身,你去搭建整个的数字空间、虚拟空间、虚拟城市,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输出,作为全球的贡献。所以城市治理和智慧化确实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我们也要关注全球发展的趋势以及需求,我相信我们中国的解决方案也能为国际上提供很好的思路。
陈璇璇: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上我也听到了很多嘉宾进行了观点的分享和交流,我收获也很多,我长期是从事智慧城市在一线工作的工作人员,我就结合我在智慧城市工作过程当中谈一点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和交流。我觉得在区域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是跟智慧城市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智慧城市为区域发展推动,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我们宁波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个人认为在区域发展和城市治理智慧化方面可能要关注这么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感知化。其实感知化可以从这几个层次来考虑。第一个层次就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感知化。就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搭建公共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城市智能化的感知状态,在此同时我们其实要关注整个城市的规划与新技术的衔接和对接的工作,其实我们刚刚在座的有些嘉宾也分享到了这个观点。其实我们宁波在新区的规划当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宁波有一个区域就是国际海洋生态城,这个区当时在规划的时候,包括我们在搭建公共互联网的时候,在城市布建的时候布建了多类传感器,实现了地下管线的信息实时监测,包括风险分析、预测等等,为当地管理部门在城市治理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二:一体化。所谓的一体化我觉得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讲,第一个维度就是数据的一体化,这几年大家都在说数据驱动这个问题,其实数据驱动我关注的是数据怎么样驱动,如果有多层次的数据融合,你怎么样实现它最大的效用?其实这是要关注数据的一体化问题,比如你要搭建全市,宁波现在搭建全市的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它通过这个大数据中心来实现数据的汇聚、共享、开发和利用,可能我们做得还比较粗浅,很多地方开发利用的程度还不是很够,但是这是我们进行很有益的探索。易用层面的一体化浙江省现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其实就是通过搭建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区、乡(镇)四级联动的一体化模式,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可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数据的一体化和易用层面的一体化。
关键词三:协同化。其实对我们具体的在智慧城市工作推进过程当中会发现,可能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都比较强,但是在协同方面总是存在不足或者是没有那么及时和有效。其实这个方面我们要关注怎么样解决跨部门、跨业务,就是条块协同化的问题,另外就是网上网下的协同化的问题,我们今年也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不同部门基层治理数据的汇集来实现我们城市数据信息的汇总、及时的研判,包括及时的处理以及最后的绩效评估这样的闭环操作,所以我个人感觉在推进区域发展以及城市治理的智慧化方面可能要关注这三个方面:感知化、一体化、协同化。
刘超: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企业的,其实我觉得前面这么多专家、这么多大咖都分享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我从一个企业的维度,我说说我这几年在布局智慧城市领域的一些心得和切身感受,因为软通动力目前在册的员工将近60000人,在中国大陆地区有117个城市已经落地了分/子公司,我先说区域发展这件事情,我们有一个真实的感受,就是这两年有一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抢人大战”,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在抢人才,像我们这样一个以IT开发工程师,以“码农”为主的企业,将近60000人的规模,其实它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个人才的流动区域,就是什么?我们有将近一半多的人,36000人现在都在华南大区,都在珠三角地区,为什么?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么一个情况,它根本不是“抢”过去的,而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状态形成的结果。因为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以新兴的IT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区域,在这个区域的前提下,大量的人才一开始就天然虹吸到那个地区,最近这两年国务院又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在这个大框架的前提之下,整个珠三角地区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产业高度聚集的区域。
这两年我们发现,以前在深圳和广州分公司的人现在逐步流向佛山分公司、东莞分公司、惠州分公司,为什么?前面两个公司生活居住的成本太高了,房价高。所以逐步地不宜居,这些人逐步流向那些分公司的原因也是因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刚才讲到的区域发展,其实我觉得大型都市圈和整体的区域都市圈的抱团,形成了一个区域发展的趋势,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陈主任所在的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地区,整个东三省、东北振兴的区域,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现在正在逐渐地形成各种都市区,都市区的发展,这种大型都市圈的发展奠定了人才流向的方向。这是我从我们切实的工作演进看到的一个情况。
再说城市治理,城市治理这几年技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从最早的PC时代到后来的互联网时代,再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未来会有一个叫AI时代,城市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每一个人感受到的东西,PC时代其实大家能感觉到,我们一开始用Windows的时候,Windows有一个东西叫桌面,这个桌面把我们原来的公文包等很多东西搬到了屏幕上,搬到了这个上面。其实这是我们在数字化的一个切身的感受。未来的AI时代,我们会把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以及用什么样的操作界面,把它搬到一个什么样的载体里面,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有可能是手机,有可能是机器人(13.460, -0.11, -0.81%),也有可能是AR的互动内容,我觉得这是未来的技术发展可能给大家的生活场景、给大家的生活体验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我们用技术如何赋能城市?我们如何用技术给城市做一个操作系统?类似于Windows、类似于iPhone的iOS,也许将来会有一个城市叫City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到底长什么样?这是未来用于在智慧化的部分,用IT的手段、用新技术的手段去赋能城市治理,我们要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回归到今天的主题叫区域发展和治理智慧化,我觉得两个维度:1.基于整个中国形成的大型都市圈,我们如何去演进、如何适应这样一个大型都市圈;2.我们把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T这些技术,如何能赋能到城市,给城市做成一个切实可用的操作系统,这个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