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9中国·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大会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集中展示智慧公共安全行业的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公共安全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以打造“最安全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智慧公共安全“南京样板”。“2019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名,南京居内地城市第一,并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几乎在不经意间,智慧化已经悄然走进南京公共安全领域。从自动抓拍、识别和曝光行人闯红灯,到智能跟踪交通违法车辆、实施合围堵截,再到警察佩戴智能眼镜在街面识别、抓捕盗贼……这些智慧公安的应用场景,有的看起来像极了好莱坞大片。南京成功跻身中国内地最安全城市,当然首先要归功于“人”的努力,但同样离不开“技”的贡献,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全面介入。智慧公共安全“南京样板”的突出亮点,就在于实现了“人”“技”互补并形成合力。
智慧公安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南京是国内最早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入围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之一。经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公共安全领域的成果尤为突出。这符合此前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设想:公共安全与市民生活联系最密切、受关注度最高、应用场景相对也更多,理所当然要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率先发力、重点发力的领域。可以预期,随着下一代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其他各种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南京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也将全面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是一个整体,建设智慧城市更加需要强调系统思维。国内外许多智慧城市的案例表明,建设高效运作和管理的智慧城市,必然要求补齐短板、消除“孤岛”、全面联结、系统运作,“单兵突进”行之难远。南京智慧公安的建设成绩,一方面能够提振人们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一方面也要求整个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要加快系统推进、实现整体提升。比如,在交通、环保、住建、城管和政务等事关城市发展、民生保障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都将大有用武之地。未来这些领域的智慧应用场景十分令人期待,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浑然一体尤显重要。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从管理走向治理、从“最安全城市”走向“最智慧城市”,势必将对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诸多新的课题和目标。响应大势、顺势而为,加速推进整个城市的智慧化,南京城市的发展水平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显著“升维”。到那时,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